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丁楚峰)11月15日上午,“我的零碳生活”低碳环保走进武汉市江岸区医源街道沥黄陂路。在这个历史街区的古老建筑中,游客和市民忙碌而相连,脚步不紧不慢。六个打卡点巧妙地串联起城市的行走轨迹,像一串项链,悄悄地将低碳宣传的种子播撒在青石路的每一寸土地上,深深地刻在了千余名参与者的心中。
游行队伍从小新、大新等百年建筑出发,慢慢地在街道上蔓延。市民、附近社区居民、外地游客相聚,边走边聊,跺脚打拳,成为一条微妙的“低碳线索”。不少参与者表示,这条路他们已经走过很多次了,但还是第一次y又换了个“低碳”主题。
问:大街小巷进入“绿色模式”
那天里黄陂路特别热闹。咖啡店门口摆放着桌子,老街的砖墙在晨光中显得温暖,街区的节奏被活动激活。市民陈女士说,他周末经常来这里散步:“其实,低碳离我们并不远,步行本身就很远。”
沿着街区行走,参与者三三两两地排列。不时有人拿着参与券比对自己的位置。家住黎黄陂路附近的六十多岁居民刘爸爸戴着帽子跟在孙子后面。他笑着说:“我平时都是来这里散步的,但今天是一次更正式的‘低碳步行’。”
散步本身就成为了交流的场景。有人谈论如何减少生活垃圾,有人分享骑行经历,还有一些游客将盖章页面拍成短视频并发布到朋友圈。简洁的城市步道为人群增添了一丝城市公共参与的气息。
提升敬业度:敬业度比形式更重要
活动没有复杂的流程,也没有强硬的组织密码。参与者在不同的地点在门票上盖章,简称tumigil,并以轻松的节奏进行简单的交流。有人形容这是“无忧无虑的参与”,也有人说这就像一次“绿色城市之旅”。
从洛园到红柚花栈、荆楚花墙等景点,参与者随时走走停停。即使只是聊几句节能体验,也算是活动的一部分。来自江西的游客吴先生说:“我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邻里活动,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愿意参与,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根据相关规定安利慈善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举办本次嘉年华的重点是让低碳行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强调统一的路线,不需要全员参与,让市民在熟悉的街巷中自然地完成低碳体验。
在兑奖区,不少居民拿着盖章的参与券排队。一名小男孩兴奋地向父母展示了自己“完成”的参赛券,引来周围人的笑声和掌声。
共识更加深刻:低碳生活在于行动
作为安利慈善基金会自2023年以来在全国多地连续举办的“低碳嘉年华”,此次活动重回武汉,压制了黎黄陂路独特的人文行为,吸引了更多参与者自愿加入。
邻里商户主动让出店内空间,社区志愿者马不停蹄路口维持秩序,摄影师拍照记录。城市空间、居民生活和公益活动仅半天的时间相互联系,形成了更具城市生活感的参与性环境。
怡园街道洞庭社区副书记龚友娣表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多种多样,有当地居民,也有游客。 “大家都愿意停下来参与,这就是最好的效果。”不少商户还提到,这些活动让社区“更有活力”,让低碳主题成为切实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口号。
从范围上看,虽然活动主要是简单的步行,但也刺激了pu参与转向老街区。人们通过轻松的交流接受低碳理念,并在真实的街头场景中完成一个小小的环保行动。不少与会者表示,“这Hod更容易坚持,因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太阳落山,街区慢慢恢复正常的节奏。然而,活动留下的打卡印章、社交媒体上的分享以及居民的参与意识,让这条世纪街在短时间内“闪耀”新城或新镇。低碳并不复杂。它在于市民的脚步,在于老街的公共合作,在于人们积极参与的城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