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多好种子,保障美好生活——种业再生五年
发布时间:2025-11-16 11:12
农作物入选品种比例达到95%以上,国产畜禽种子、水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超过80%和85%,国家种子国家行动种子保障达到80%……在日前召开的种业发展新成果现场会上,一系列最新数据直观地展现了我国种子发展的新成就。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业要科技自力更生,种子资源要自主可控”。 2021年7月,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转型行动计划》,明确了推动我国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的路线图和使命宣言。行业。 今年是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的第五个年头。记者近期在吉林、山东、福建、湖南等地区深入调查发现,从粮油到果蔬,从江海渔业到各类畜禽,更多的“中国芯”种子正在涌现、蓬勃生长。 助力稳产增产,用“中国种子”保护“中国粮食”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省梨树县,天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郭丹这几天正忙着给村民收储玉米。 “每公顷产量超过3万公斤,今年是丰收年。”说起增产的秘诀,郭丹很高兴。 “近年来,我们尝试种植密植品种,并与保护相结合。农业技术。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更好。一公斤可以卖三毛钱。”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大规模增产行动,鼓励各地农业经营主体利用良种、好机遇、好技术、好土地增产。新开发的抗枯萎病栽培玉米新品种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 “种子非常重要。过去,我们没有能够承受密植的品种。玉米种植密度很高,有的植株只长秆。管理再好,也没有必要多收粮食。现在我们有了很好的多样性,以前的每亩产量是无法想象的。”郭丹感慨地说,明年还要继续种好品种。 这是在赵氏神农种子实验室采集的种子样本2024年5月31日,河南新乡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新华社记者刘立旺摄 超过14亿人需要吃饭,这是全国最大的情况。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系到“大国”的粮食安全。 目前,正值秋冬季播种关键时期。在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的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炎阳红家庭农场1000多公顷的“济麦60”刚刚播种。 尽管由于前期持续降雨,冬小麦播种较正常时间晚,但农场负责人杨红艳仍充满信心:“现在有适合晚播的冬小麦种子,只要管理好,本季粮食还是有希望的。” 他说,之前种植“济麦60”时,遇到晚秋季洪水。结果,明年夏收亩产达到1200多公斤,比普通小麦增产300多公斤。 “这个品种抗性很好,相信今年不会有问题。” 2025年5月27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粮食大户刘凯在田间检查收割的小麦。本批小麦选用淮安市农科院选育的良种“淮麦60”。新华社发(徐长印 摄) 11月13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促进种业振兴行动现场会。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不仅持续提高水稻、小麦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还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品种。生产急需抗赤霉病小麦、抗稻飞虱水稻、耐粒机收玉米、抗除草剂高油高产大豆等。农业种子安全总体有保障、风险可控的局面更加牢固。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再生产业行动实施以来,我国资源安全水平显着提升。目前,国家种业基地种子供应保障率已达80%,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中国粮”主要使用“中国种子”。 践行美食大理念,点亮美好生活 近年来,我国“菜篮子”、“果盘”日益普及,自主创新品种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是由于各种粮食供应体系背后的种业加速发展。 初冬的清晨,雾气尚未散尽,长江之滨的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已然忙碌起来。菜农们忙着采摘蔬菜装进篮子里;卡车沿着田脊排成一排,等待装载出口的卷心菜。 谁能想到这里的菜农会为“一粒种子”发愁。 10多年前,当地90%的白菜种子都是进口的。不仅价格高,而且供应也不稳定。 “当时就知道市场有需求,但抢购白菜种子就像打仗一样。“早上排队,都不敢保证能买到,更别说建产业了。”潘家湾镇肖家洲村菜农叶向松告诉记者。 解决“卡住”驾驶室问题嘉鱼县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方志远团队合作,开展多项栽培研究。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利用杂交甘蓝育种技术上取得了突破,选育了一批早、中、晚熟单系品种,实现了甘蓝四季全系列供应。 “新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价格也下降很多,不用担心市场上卖不出去。”叶向松说,如今,嘉鱼县白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1万公顷,年产量近50万吨。白菜已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建设县域经济的当地农产品。 2025年8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徐操研究员(右二)与团队成员调试智能智能养殖机器人“吉儿”。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实施产业振兴行动中,我国贯彻大农业、大粮食理念,遵循农林牧渔业并举发展,构建多元化粮食供给体系,在水产、蔬菜、水果、畜禽发展领域持续变革滨海产业,持续补短板推动产业发展。 在福建,针对长期困扰大黄鱼养殖业的“白斑病”问题,科研团队应用育种芯片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大黄鱼改良品种,成功筛选培育出抗病能力强的大黄鱼新品种。 2025年2月28日,蒙古国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民云南省蓝莓在该市草坝镇多彩农业示范基地冷库中分拣出来。新华社发(薛莹莹 摄) 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芝村镇的高山蓝莓基地,生长着许多自由栽培的品种。如今,这里的蓝莓更加适应了当地的高原气候,每年11月就可以收获,填补了市场空白,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蓝莓。 “对于养殖者来说,人民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所长何家伟表示,我们将努力培育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蓝莓新品种,让老百姓吃上更好的水果,让地方特色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根据“操作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印发的《关于落实大粮食理念和发展多种食品供应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食品产业链有序完整,食品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多元化食品供应体系全面建立,食品工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多样化和疲劳健康福祉得到保障。 夯实繁荣基础,做好种业振兴工作。文章后半部分 产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种子资源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为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成为持续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基础。 在看到中国种业创新惊人成果的同时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距离我国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例如,基础育种研究的高水平论文数量虽然位居全球第一,但在产业化转化和应用方面还不够;部分品种因“卡颈”问题而受损,但市场竞争力与国外品种等仍存在差距。 科研人员在先农集团技术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资料图)。新华社 根据中国产业行动总体安排,“一年起步、三年打基础、五年出成果、十年取得重大成果”,“十五”将是转型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时期中国种业。 新五年,如何为种业复兴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准备? 党的二十届中央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本次推动再生产业国家行动现场会上,农业农村部对种业“十五五”期间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 ——注重鉴定和改良,将农业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2021年,我国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在厘清“出身”的同时,还征集了新一批大、稀、特资源。 “到2030年,种质资源比重识别率将达到60%。目前,表型鉴定仅完成35%。”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资源精准鉴定,开展资源改良和创造,同时继续抓好收集、保护、共享、享受,带来育种变革。 ——谋划支持各类科研,推动种业创新“提速”。 针对部分产品品种同质化问题,农业农村部将以品种全链条管理专项行动为抓手,继续围绕高产高油大豆、耐适机收玉米、优质蔬菜等培育突破加大攻关支持力度,并聚焦关键环节,继续强化各类产品品种同质化问题。管理。还要集中服务生产,加强品种推广应用,让好品种尽快发展出现实生产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五年来,我国种业企业综合实力显着提升,但距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5年10月25日,参观者在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宁夏展位了解农作物种子。新华社记者 李艺博 摄 农业农村部将以培育为重点,集中资源,加快培育世界种业企业。同时,我们将继续支持盈利企业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推动企业在育种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发展“企业与基金提出项目,科研提出答疑”的双向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 此外,我们还将着力提高种业基地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种子供应保障能力,全面提高种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持续优化鼓励和保护创新的种业发展环境。 “下一步要着力解决问题,补短板,强化优势,控制风险,走出去,推动振兴种业十年取得重大成就。”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希望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的中国种业在新的征程中取得更大进步,更好地维护粮食安全和人类的美好未来。 文字记者:新华社记者 海报设计:李梦凡 协调员:陈伟伟、王静怡、邱兴祥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